
郵編:113004
電話:024-54630956
網址:www.xazhengan.com
E-mail:[email protected]
疫苗接種聯系電話:54628737
核酸檢測聯系電話:54628771白天
核酸檢測聯系電話:54628834夜間
影像科簡介

近十年來,我院影像科先后購進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德國西門子螺旋CT機、照像機及數字胃腸透視機,美國GE公司雙排螺旋CT、德國愛克發 CR 數字影像處理系統等設備。極大的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,對早期、準確診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放射科2007年與超聲、心電及頭顱多普勒組合為影像科,可做出綜合醫學影像診斷,能為臨床及患者提供更準確、更豐富的診斷信息。影像科現有人員38名、診斷醫生18名、機師12名、護師8名。
螺旋CT檢查適用范圍:
1、全身各個部位的常規掃描:包括(頭部、五官、頸部、胸部、腹部、盆腔、脊柱四肢及關節)。
2、對四肢骨骼系統低劑量掃描:用于CR檢查難以發現病變、尤其對關節部位細小骨折定性診斷,;
3、增強掃描:開展三期增強掃描(動脈期、靜脈期、延遲期),能滿足診斷的需要。常用于頭部、胸部、腹部及盆腔的良、惡性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。頭顱、胸部、腹部大血管疾病診斷,如:動脈瘤、夾層動脈瘤及血管變異、畸形等。
4、胃腸道CT:胃腸道疾病的診斷主要依靠鋇餐透視及內窺鏡檢查,胃腸CT做為一種補充的檢查手段,可以直接顯示管壁的厚度、腫瘤性疾病向鄰近組織器官的擴展、遠出轉移、術前分期及對外科手術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價值。
超聲檢查:
1、腹部及盆腔;對肝、膽、脾、胰腺、泌尿系(雙腎 前列腺 膀胱)及子宮附件等疾病的檢查,婦科疾病檢查,應用陰式探頭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,而且患者不需憋尿,隨到隨檢。
2、心臟:包括心臟各壁結構及血流頻譜。
3、血管:四肢血管及頸部血管。
4、小器官:包括乳腺、甲狀腺、腮腺、頜下腺、睪丸及淺表腫物等。
心電檢查:包括正常心電圖、頻譜心電圖、立體心電圖等。
經顱多普勒:對頭頸部血管硬化、動脈血管狹窄、血管閉塞、動靜脈畸形等疾病的診斷有重要價值。
CR是一種X線攝影信息數字化的檢查技術,它具有如下優勢:
1、圖像清晰:數字圖像具有高分辨率獲取信息量大的特點。對結節性病變如粟粒性肺結核,微小良惡性腫瘤等小病灶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傳統的X線成像。CR能提高肺部微細間質病變如慢支、支擴、塵肺、過敏性肺炎的檢出率。
2、獲取信息更多:CR對骨結構、關節軟骨及軟組織的顯示優于傳統的X線成像。對不易觀察的骨折、骨關節的腫瘤、退變、類風濕、痛風、尤其對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早期診斷有較高價值。醫生可以從一次攝影圖像中看到多種組織結構,并可應用軟件技術進行調節。使圖像達到最佳顯示效果。
3、CR對縱隔結構如血管和氣管,觀察胃腸穿孔、腸梗阻、氣腹和膽腎結石等含鈣病變顯示優于傳統X線片。
專家簡介:
姜太俊 男 67歲 醫學影像專業 副主任醫師
在醫學影像診斷工作近四十年醫療實踐中,不斷的學習新知識、新技術,較全面的提高和掌握綜合影像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,包括傳統X線、CT、MRI、超聲、介入放射學技術等。以嚴謹科學作風,刻苦鉆研,敢于創新,臨床醫療與科研相結合,不斷的總結經驗,與同道協作,共同完成撰寫論文20余篇,文章發表于國家級、省級刊物上,并獲省、市多項科技進步獎,現將簡介如下:1.《肝吸蟲病超聲診斷研究》課題,于1990年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,論文發表于省、國家級刊物上,并在全國專業學術會議交流。2.《肝吸蟲病CT診斷研究》課題,于1995年全國臨床醫學影像學術會議交流發表,被評為優秀論文獎。1996年獲撫順市科技進步二等獎,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。論文分別發表于國家級刊物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、中華放射學雜志。《華支睪吸蟲肝病的CT診斷》文章,于1997年美國洛杉磯科爾比科學文化信息中心,被評為優秀醫藥學論文。并獲撰進入國際電腦網絡。3.《腹部彩超診斷圖譜》王純正等主編、遼寧省科學技術出版社、2001年1月“肝吸蟲病”的超聲章節編著者。于2004年被撫順市衛生局評為“優秀論著”獎。論文部分1.《Barrett氏食道1例》 86年,中華放射學雜志發表。2.《胃腸道內瘺X線診斷學(附5例)》 90年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。3.《肝吸蟲病超聲診斷(附33例)》 86年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,90年 中華放射學會,全國肝、膽、脾、胰影像學術會議交流。4.《肝吸蟲病吡喹酮治療前后超聲變化的臨床意義》 91年全國首屆臨床醫學影像學術會議交流。5.《華支睪吸蟲病的B超診斷及分型探討(附240例)》 90年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交流。6.《經皮穿刺腰間盤切割術治療腰間盤突出癥》 92年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, 93年中華醫學會第三屆神經放射學術會議交流,同年獲撫順市衛生局科技三等獎。7.《腦性癱后并發神經性骨化性肌炎1例》 94年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。8.《肝吸蟲病的CT表現(附24例分析)》 94年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,95年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發表9.《肝吸蟲病的CT診斷》 95年 遼寧省放射學術會議交流。10.《華支睪吸蟲肝病的CT診斷(139例報告)》 95年中華放射學雜志發表。11.《肺隔離癥的影像學診斷》 95年中華放射學雜志發表。12.《結節性硬化合并多臟器錯構瘤病1例》 2003年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發表。13.《家族性Fahr病-家系報告》 2004年中華神經科雜志發表。14.《巨大脾臟轉移瘤1例》 2004年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發表。
李景元 男 1945年11月27日生。1968年7月畢業于長春醫科大學。
三十五年來一直勤奮好學、勇于實踐,在各種影像診斷工作中具有科學嚴謹的態度,緊密結合臨床,不斷提高業務水平,不僅在傳統X線、超聲診斷和CT診斷等方面有較好的基本功,而且能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,積累了較豐富的綜合影像診斷經驗,同時具有一定的教學、科研能力。
主要論著:《腓骨尤文氏瘤的X診斷》、《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的早期診斷》、《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CT診斷探討》等先后在中華全國放射學會交流;與陳洪文等合作的《胃石癥的X診斷與中醫辨證論治》被評為1991年撫順市科技成果三等獎;《成人股骨頭缺血壞死的CT診斷》被編入《當代中國影像學理論與實踐》一書等。